“五一”假期后,A股市场迎来反弹,在“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催化下,杠杆资金再度回暖,融资余额单周增加超200亿元,结束此前连续六周下滑态势。与此同时,港币升值、离岸人民币走强,显示国际资金对中国资产重新开始关注。
“避险已不再是首要任务,当务之急是把握资产重新配置的契机。‘聪明资金’已经开始行动。”在此背景下,机构呼吁,当下正是看多、做多中国资产的黄金时机。然而,大胆进攻还是稳健防守,各路资金仍在努力寻求平衡。
杠杆资金再度回暖
“五一”假期后第一周,A股主要指数普遍上涨。市场情绪再次被点燃,杠杆资金入场。Wind数据显示,5月8日A股市场融资余额为17971.45亿元,较4月30日增加超20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六周的下降态势。
富国基金分析称,2月以来在DeepSeek引领的科技叙事背景下,杠杆资金的热情继去年9月份行情后再度被点燃,成为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融资余额持续攀升,3月20日融资余额来到19402.56亿元,创下2015年7月3日以来近十年的新高水平。自海外扰动因素发酵以来,市场大幅震荡,融资余额自4月初的1.9万亿元高位迅速下滑,4月30日已降至17756.92亿元,短短几周内杠杆资金大幅撤离,反映出外部扰动加剧导致市场情绪趋于谨慎。部分前期强势品种在回调压力和融资盘撤退的双重作用下,出现典型的“高位回调”。
鉴于杠杆属性,融资资金不仅是市场情绪的放大器,也映射出活跃资金针对结构性机会的腾挪态度。此次在“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的催化下,杠杆资金再度回暖,揭示出市场仍处于政策面敏感与情绪面主导的阶段。
此前在市场大幅震荡期间,ETF成为增量资金的主战场。Wind数据显示,4月7日至4月30日,股票型ETF整体资金净流入额达1749.32亿元。招商证券认为,随着A股市场逐渐企稳,国家队继续大规模入市的可能性在下降。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暖,融资资金逐渐回流,成为了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
此外,新基金和基金公司自购贡献的增量资金持续开足马力。例如在5月6日,富国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及高级管理人员将出资不低于2000万元,拟任基金经理将出资不低于500万元,合计共同出资不低于2500万元认购富国均衡投资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数据还显示,截至5月6日,今年以来已有103家公募机构合计自购达533次,净申购金额超过80亿元。股票型基金中,自购对象主要是指数型基金,其中被动指数型基金和增强指数型基金今年来净申购金额合计约占股票型基金净申购金额的80%。
政策激发市场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一”假期期间,人民币离岸汇率大幅升值,港元也显著走强,并触发香港金管局入市进行干预。
香港股市上涨,叠加汇率变动趋势,显示有较强的外资力量开始加仓港股。与此同时,人民币离岸汇率也在近期表现强势。招商证券表示,海外扰动因素发酵以来,A股和港股在全球市场中表现较为稳健,提升了中国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
致顺投资认为,继续对风险资产持悲观态度显然已不合时宜。对投资者而言,避险不再是首要任务,当务之急是把握资产重新配置的契机。再配置的方向,无疑指向那些将在后续“剧情”中戏份加重的领域。资金再配置将是长期趋势,显然,“聪明资金”已经开始行动,纷纷流入中国资产。近期港元汇率走强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此次发布会公布了一系列重磅金融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打出年内首次降息降准“组合拳”。自5月8日起,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50%下调至1.40%。自5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向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此外,会议还宣布结构性工具将进一步“扩量降价”,并强调了对股市、债市和汇市的宏观审慎管理,多措并举稳住股市楼市。
对此,华商基金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华商收益增强债券的基金经理张永志表示,此次发布会沿袭了去年“9.24”发布会的规格和节奏,所释放的政策信号充分体现了政策端对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呵护。降息降准和结构性工具“扩量降价”,进一步确认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方向。张永志表示,低利率环境是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必要一环,债市整体运行环境仍然友好。
张永志说,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宽货币依然是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的先手棋,后续更多政策有望落地,以支持企业业绩持续回暖。政策呵护抬升市场风险偏好和企业业绩回暖,或共同带动A股投资价值进一步提升。
星石投资表示,新增政策务实且积极,整体力度超出市场预期,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关于政策连续性和落地及时性的信心,对国内资本市场情绪有明显支撑。综合各类政策来看,此轮增量政策对市场情绪和股市中枢有较明显支撑作用。短期来看,当前A股市场仍处于情绪修复期,考虑到海外扰动因素带来的冲击波并未完全消除,部分求稳资金和回本资金选择降低仓位。但是,这并不影响政策面对A股市场的中期支撑,政策持续发力预期逐渐增强,意味着国内资本市场中期表现值得期待。
进攻和防守中寻求平衡
2025开年以来,TMT、高端制造等方向无疑成为资金追逐的热点。在随后的市场大幅波动中,避险情绪一度升温,红利和内需消费方向成为了资金的“避风港”。
从融资资金的行业流动来看,富国基金分析,2月以来在人工智能(AI)技术突破、科技创新逻辑强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杠杆资金明显倾向于TMT、高端制造板块,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机械设备、通信、汽车等行业位居融资净买入榜前列。4月以来,融资资金集中撤出此前布局较多的TMT、高端制造板块,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等均出现百亿级别的融资净流出。不过,部分存在政策预期的板块如地产链、内需消费等,融资净流出幅度相对温和;此外,农林牧渔等板块基于内需消费叠加防御属性,逆势实现融资净流入。
展望后市,资金在进攻和防守中,依然在努力寻求平衡。成长属性较强的科技和生物医药方向,仍是机构进攻的主要方向,而红利和内需消费仍是避险资金的配置底仓。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表示,展望A股后市,伴随利好政策密集出台,看好三大主线:一是在市场震荡颠簸期,红利资产防守作用凸显,关注公用事业、银行等行业;二是在内外风险收敛后,市场或重新交易新兴产业技术进步逻辑,重点关注AI应用端的创新进展,关注人形机器人等投资机会;三是在外部冲击下,可关注受益内需政策相关方向,关注顺周期、大消费的投资机会。
从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调研中,资金关注的热点可见一斑。4月底为A股上市公司年报和一季报披露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公募机构紧锣密鼓展开调研。数据显示,4月共有162家公募机构对A股上市公司展开调研,覆盖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的732只个股,合计调研9796次,较3月环比激增129.47%。
从调研方向来看,电子和医药生物两大行业遥遥领先。其中,4月公募调研次数前十的公司中,电子行业独占四席,立讯精密高居榜首,沪电股份、澜起科技和安克创新被调研次数居前。医药生物方面,华东医药等个股受到关注。在近期公募调研的公司中,基础化工公司红宝丽涨幅较大,部分医药生物行业个股也表现出色。
私募方面,随着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收官,百亿级私募一季度重仓股曝光。数据显示,从持仓变动情况分析,百亿级私募在一季度展现出积极的调仓态势,电子行业成为百亿级私募的重点布局领域,基础化工行业紧随其后,医药生物行业也备受关注。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