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午睡时长30分钟以内最好 过度午睡可能诱发慢性疾病

内容摘要多项医学研究指出,午睡时长与健康效益密切相关,合理控制午睡时间可提升下午精力,但过度午睡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诱发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风险。研究建议,单次午睡时长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一时间段既能缓解疲劳,又可避免进入深度睡眠周期,

多项医学研究指出,午睡时长与健康效益密切相关,合理控制午睡时间可提升下午精力,但过度午睡可能适得其反,甚至诱发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风险。研究建议,单次午睡时长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这一时间段既能缓解疲劳,又可避免进入深度睡眠周期,从而减少醒后困倦感。

专家特别提醒,夜间睡眠质量欠佳者不宜通过延长午睡弥补睡眠不足。若夜间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且白天习惯性长时间午睡,可能加剧昼夜节律紊乱,形成“夜间失眠-白天嗜睡”的恶性循环。此外,部分人群午睡后出现越睡越困、腰酸背痛、胃部胀气、头晕乏力及醒后鼻塞等症状,可能提示午睡方式不当或存在潜在健康问题。

医生建议,午睡时应选择舒适体位,避免趴睡压迫胸部或颈部,同时控制环境光线与噪音干扰。若午睡后持续出现上述不适,需排查是否存在颈椎劳损、消化不良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病因。对于高强度工作者,可尝试通过闭目养神、短暂冥想替代长时间午睡,以平衡工作与休息需求。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