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制度传承3000年为何无一人冒充高种姓?原来看脸就露馅

内容摘要  古印度和我国一起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虽然历经沧海桑田但大部分文明依旧保留了下来。如今印度的经济发展很快,成为了世界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传承了三千多年的时间,在如今依旧适用。然而印度的种姓并没有登记在身份证上,为何没有一人冒充高种姓?原来光看脸就露馅了。  种姓制度并不是印

  古印度和我国一起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虽然历经沧海桑田但大部分文明依旧保留了下来。如今印度的经济发展很快,成为了世界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

  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传承了三千多年的时间,在如今依旧适用。然而印度的种姓并没有登记在身份证上,为何没有一人冒充高种姓?原来光看脸就露馅了。

  种姓制度并不是印度所特有的,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也存在这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当然了种姓制度只是在印度比较严重,即使如今的社会依旧备受推崇。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如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一制度将人分成四个等级,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婆罗门主要构成是僧侣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祭祀权以及文化领域的垄断地位。刹帝利主要构成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负责守护婆罗门。

  吠舍的主要构成是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工商业,负责供养前两个等级的人。而首陀罗大部分都是土著居民,主要从事的都是较为下等的职业。

  种姓制度最先是雅利安人建立的,用来划分不同阶级的高低贵贱。然而随着马木路克、蒙兀尔等民族的纷至沓来,印度种姓制度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尤其是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对种姓制度加以僵化和推崇,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那么为何印度种姓制度流传了三千年,却没有一个人敢冒充高等姓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看脸就基本上能够确定一个人的种姓。高等姓都多只在族内通婚,因此生生世世种姓都无法改变。高等种姓的人皮肤一般较为白皙,而且种姓之间存在某种的外貌特征。

  虽然对于我们来讲,看外国人傻傻分不清长相,但本国人一看脸就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种姓。这是被印刻在骨子里的,流传了三千年都无法改变。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高等种姓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在言谈举止方面也能够判断出来。这些都是被固化的特征,并不能通过一个人的努力而被改变。

  其实细心的读者发现了,种姓制度和西方崇尚的自由和平等的观念完全相左。虽然种姓制度在印度的历史上发挥过积极意义,但如今却和世界所有国家的文化都格格不入。

  印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独立,虽然明令禁止种姓制度,但这一制度在民间依旧盛行。高等种姓的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特权,低等种姓的人还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纵观这样一种制度,自上而下都有一条长长的“鄙视链”,每个等级都能够寻求到心理安慰。对于最低等级的人来说,生活永远充满了苦难和不公,因此只能够通过宗教麻痹自己。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曾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没想到印度用三千年的时间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即使在我国的古代,各个阶层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但这一点似乎在印度根本行不通。

  各位读者如果我们去到印度,会被视为四个等级中的哪个?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的观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