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技

追觅割草机器人,猛攻Top3 ?

2025-05-20 12:129

作者丨路遥

编辑丨余快

今年2月8日,追觅割草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消息,引起一阵热议。

行业大都持怀疑态度,“出货数据一定有水分”“肯定卖一台亏一台”。

针对饱受争议的出货数据,雷峰网独家获悉,追觅割草机器人截止今年2月底的10万台,包括2万台销售订单,8万台代理商拿货。3月底4月初的日销售订单都超过500台。

预计总出货量很快将突破15万台,向20万台冲刺。

目前,国内割草机普遍采用“RTK+视觉”的技术路线,激光雷达并非主流选择。

激光雷达作为割草机上最贵的零部件,即便逐渐降本,相比“RTK+视觉”方案,依然贵得多。同行对于是否上马激光雷达都持谨慎态度。

因此,追觅的激光雷达方案起初并不被看好。

耐人寻味的是,在雷峰网多方调研中,行业不少人认为追觅是最有希望冲击“割草机器人Top3”的企业之一。

“追觅是个很强的玩家,别看用的是激光雷达方案。” 业内人士李方感叹。

2025年,割草机器人市场注定硝烟四起,追觅或许依然难逃争议,但势必会异常凶猛。两极分化的外界评价,反倒为这一品牌添了几分神秘的战斗色彩。(2025年追觅在割草机器人行业势头正盛,关于追觅的打法,激光雷达方案在行业的渗透情况,欢迎添加微信 MOON_ERS 交流)

不过,行业还是忍不住追问,追觅激光雷达方案的割草机2023年5月才正式立项,真能追赶如此之快?这个自带“热搜体质”的企业,究竟发展如何?

为何敢大胆探索技术路线?

追觅是第一家将激光雷达用在割草机器人上的厂商。

作为行业新人,常规做法是跟随主流技术路线“RTK+视觉”,发挥后发优势,但追觅选择了激光雷达。

事实上,当时有一家A公司,比追觅更有机会率先用上激光雷达,可惜失之交臂。

2023年1月,大疆旗下览沃发布一款 360° 混合固态激光雷达Mid-360。

A公司由于和大疆关系密切,早在至少半年前,便已知晓这款雷达的消息,但高昂的成本,最终让其望而却步,没敢做第一个下场“吃螃蟹”的企业。

割草机行业高管赵明波告诉雷峰网,A公司对当年错失与览沃的合作机会非常后悔。A公司比追觅早两年进入割草机器人行业,但如今回望身后,已有被赶超的风险。

另一家B公司,由于拿不准到底采用RTK还是激光雷达,干脆两个路线一起推进。

站在割草机器人的技术岔路口,很多企业都倾向保守和观望。

追觅在览沃Mid-360激光雷达发布之际,尚未进入割草机器人领域。看到这款产品后,虽后知后觉,却迅速布局,找到览沃洽谈采购,于同年5月正式启动激光雷达割草机器人项目,快速完成了市场卡位。

但追觅与览沃的合作也经历了一番博弈。

激光雷达的赛道,入场券价格不菲,起初览沃对追觅开出“2年提走3万台”的苛刻条件。这对追觅而言无异于一场“压力测试”,览沃一开始显然并不看好,但追觅最后超额完成,出乎所有人的预期。

“2025年的割草机器人市场是血战,到2026年格局基本定型,今年卷不出来基本就没有机会了。”激光雷达供应商赵圆强调,新进者必须至少在一个维度弯道超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在这一关键阶段,追觅采用激光雷达技术路线,无疑是最有希望实现弯道超车目标的选择:激光雷达精度更高,部署更简便且不受遮挡影响;RTK方案需要搭建基站,信号易受干扰且依赖视觉辅助。

此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RTK方案分为插杆式RTK和NRTK,对于NRTK需要收费的情况,有的割草机厂商选择自行承担成本,但同时抬高售价,有的采取首年免费、后续按年收费的策略。无论哪一种方式,用户体验都不好。

身处其中的赵明波表示,追觅之所以大胆选定激光雷达方案,是因为在其他品类上有过许多成功经验,所以敢尝试、敢第一个吃螃蟹;而且,创始人俞浩非常强调创新,推激光雷达方案的过程中,从决策到资源协调,都给予充分支持。

如何降本?

激光雷达的“价格战”已悄然打响。

激进派直言,激光雷达还没成为行业共识,核心就一个字——贵。一旦成本压到与“RTK+视觉”齐平,后者基本就没人用了。

整机部分,由于产业链成熟,供应商相对固定,成本已被压得很低,玩家们在这方面难分高下。

激光雷达价格昂贵,想要降本,最终还是要靠规模说话。

追觅员工韩青表示,“当把量堆到10万台以上,成本会大幅度下降。现在前十的激光雷达厂商都希望跟追觅合作,只有追觅现在能给出一年超过10万的量。”

在拥挤的赛道上,玩家们的命运迥然不同。

带大疆基因的虎鲸(Hookii)也在推进激光雷达方案,虽然早期也拿到数千万融资,但却困在“量产魔咒”里。

虎鲸和追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初创公司,后者已是具备量产经验的大公司。

绝大部分创业公司,容易做出惊艳的demo,可真到量产交付阶段,采购、质检、仓储全是硬仗,拼的就是供应链,尤其割草机器人属于复杂硬件产品,技术栈宽、战线长,对初创企业挑战很大。

对追觅来说,从产品设计研发,到规模出货,再到市场营销,有一套完整闭环的能力,技术和供应链可以直接从扫地机业务复用,资金上也更少后顾之忧。

割草机行业高管黄钰仲指出:“底层技术如高速马达和算法模块可以复用。供应链上,扫地机有1200个零部件,超过一半都可以在割草机上复用。初创公司起量时集采能力弱,没有议价权,追觅可以将供应链引入生态企业,抱团压成本。”

割草机器人的0-1阶段,玩家们打的实际是一场“供应链战争”。

追觅对激光雷达并非孤注一掷,而是多条腿走路。

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获悉,追觅于2021年9月开始做RTK+视觉方案,当时出于公司战略需求,2022年6月开始将该技术先行应用于商用机器人,并搭建起了一个50人的团队。在此基础上,今年追觅将发布RTK产品,覆盖大面积草坪。

通常来说,针对不同草坪面积,采用的技术方案也各不相同。500平米以下的小型草坪,高性价比的视觉方案足以满足需求;500~3000平米的中型草坪,主推激光雷达+视觉的方案;3000平米以上的大草坪,RTK方案则是首选。从地域差异来看,欧洲常见的草坪面积多在500至2000平方米,而北美地区的草坪面积普遍更大,使用RTK技术也就更有必要。

追觅或许证明了一件事,激光雷达对于室外割草机而言,是最合适且可用的一个方案。

投资人吴天明预判,随着激光雷达成本持续下探,割草机器人行业必将迎来新一轮传感器的迭代升级,借此行业也将迎来一次洗牌。

如何在渠道竞争中出位?

大多数初创企业的重心都放在产品上,他们可能没意识到,在有限时间内占住渠道有多重要。

割草机二级研究员丁刚告诉雷峰网,割草机最有效的打法还是得看渠道。

第一渠道是有限的,第二有限的渠道被传统企业持有,第三进入割草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非常激烈,第四,线下渠道出货量大,且稳定,第五,割草机品类比想象的更依赖线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欧美主要市场的渠道,尤其是线下渠道,长期被富世华、宝时得这类传统园林工具厂商把持,目前他们割草机器人的出货量也是最大的。

国内的割草机器人企业进入欧美渠道,大都先从相对容易的线上渠道开始切入,而后慢慢尝试补齐线下渠道能力。

投资人陆亭表示,“割草机器人目前80%是线下,20%是线上。相对而言,线下的退货率比线上低很多。”

另一位投资人闫辉认为割草机器人比原来预想的更依赖线下渠道,“配送、安装、退换货等很多服务成本在里面,现在有很多第三方出海服务商,专门只做这这一件事。”

企业打开渠道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商超:一方面,线下符合用户的购买习惯,也有助于快速建立对新品牌的认知;另一方面,割草机体积较大,实物展示更能提升购买意愿。

但做进商超并非易事。

丁刚分享了进入商超的三条要求:

一,有一定品牌知名度,且至少有一个成功品类;二,要有能力把货配送到商超每一家门店;三,本地要有常驻市场团队。

不仅如此,即便成功谈下商超渠道,往往也需要先在其线上平台上架,挺过一年半载的市场验证期,才能真正进入门店销售。

不过,一旦进入商超,并且销量好,就很难被其他对手挤掉。

换句话说,渠道是未来竞争出位的决定因素之一。

丁刚表示,大家都知道打开渠道最好的方法是去攻那些商超,但说实话,创业公司很难攻进去。因为没品牌、海外没团队、没钱、等不起。当前,行业竞争激烈,资源比较好的公司,技术、管理也关键,但渠道更重要。

这也解释了为何割草机器人赛道上,目前做得最好的仍是九号、松灵、追觅、科沃斯等有品牌、有渠道、有资金的大公司。创业公司根本消耗不起。

比如,九号可以复用做两轮电动车的线下渠道;追觅可以复用扫地机同样的渠道和售后团队。

不过,线下渠道也并非无可挑剔,其优势在于关系稳定,但也意味着不利于推新,产品一旦畅销往往会持续销售,不轻易引入新品。这恰是线上渠道的优势。(关于各家线上线下渠道的打法、投入等更详细的内容雷峰网将推出深度调研文章《割草机机器人激战2025》,欢迎添加微信 MOON_ERS 交流)

追觅凶猛的攻势,也在线下渠道尽数体现。

李方透露,“2024年上半年,追觅就已经和德国好几个商超谈好合作,这件事某友商花了一年都没干成,追觅一出手就做到了。”

接近追觅的黄从波表示,对于市场来说,激光雷达的技术路径有独特性,追觅欧洲的销售团队也比较成熟,商超也有转型拉新的需求,所以有些商超是主动找的追觅。

追觅目前的主战场在欧洲,包括德法、北欧四国,瑞士等。

黄从波告诉雷峰网,“线下的Hornbach(德国)、Bauhaus(德国)、OBI(德国)、LeroyMerlin(法国),线上亚马逊、独立站,以及波兰等国家自己的线上渠道也都定了。”

今年2月,追觅跟览沃的激光雷达已经提货6万,订单了10万。

接近追觅的刘义坪表示,九号有多个渠道,但追觅还未开拓新渠道,今年会开拓第二个渠道,有不同的策略和打法,无论是产品型号、品牌、价格都会相较商超等线下渠道有更多差异化。

雷峰网获悉,尽管业内有人对追觅成为“TOP3”有期许,但追觅自己却不甘心屈居第三。

这个信心来源大概来自未来在产品和市场拓展带来的增量。追觅监督渠道的细节还在于,设置了专门的巡店团队,有一套完整的巡店流程,而非只是走个过场。

写在最后

追觅以大胆果敢的风格给行业留下深刻印象。据说做一个行业时,追觅的目标都是第一名。

外界对追觅的评价较为复杂。一方面对其打法、品牌风格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又对其高效的市场扩张和成果表示认可。

在激光雷达方案上,追觅是一位拓荒者,从做出这个决定的那天起,无数同行及上游供应商便密切关注其动向。

今年开始,业内已纷纷跟进激光雷达方案。

需要承认,追觅在割草机器人行业做到了兼具创新、效率和产品力,仅用时一年半达到行业第三的水准,并拉开直追行业第一的架势。

目前,割草机器人市场依然处于蛮荒期。已实现规模出货的公司,大概都会继续留在视野中央,只是排名先后可能发生变化。

至于今年,在端到端的难题上,听说追觅、松灵、九号等企业都在积极研发相应解决方案,孰优孰劣,届时拿市场数据说话吧。

注:文中李方、丁刚、赵明波、韩青、左木、黄从波、白涛、胡晓、刘义坪、赵圆、李卫、黄钰仲、吴天明、陆亭、闫辉、张璞皆为化名。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